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种下扶贫藕 拓宽增收路

    信息发布者:homepaper
    2018-06-26 21:31:41   转载

      2017年2月,潍坊学院于尔河派驻到冠县范寨镇马楼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后,他迅速转变角色,一头扎进村民堆里,挨家挨户搞调研,走街串巷摸实情,多地走访找思路,结合实际寻对策,从“城里人”变成了“村里人”,融入了村民当中。

      经过深入的走访、座谈,马楼村的实际情况,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困难逐渐被调研了上来:省级重点贫困村马楼村有365户、1569口人,耕地3382亩,受传统习惯、土地盐碱涝洼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村庄种植结构单一,村民种植经济作物极少,仅靠靠种植小麦、玉米增收,粮食作物的亩产纯收入不足千元。

      吃透村情民意,找到村里贫困的根源是干好帮扶工作的基础。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座谈会,听取对村里基本情况的介绍,逐步熟悉村情民情;与个别干部谈心,听取他们对村里发展情况的介绍;走访贫困户,深入农家,走向田间地头,召开临时座谈会,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尽量走访全村农户,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先后走访农户400余次,收集村民意见40余条。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调查研究情况,逐步吃透了村情,发展思路也逐渐清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经济发展平台,逐步流转村里的土地,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企业扩大集体经济规模,实行经济探索性发展。

      整理莲藕种植池100亩,流转土地15亩,引进文冠果2000棵,建立院地联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编写了《马楼村2017-2018年发展规划纲要》、《马楼村种植雪莲藕可行性报告》、争取建设用地,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合作社办公室、修建村广场,于尔河开始在村里开展采取实质性的举措,“大刀阔斧”的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马楼村在盐碱涝洼地种植粮食作物产量太低,有些农民放弃种植十多年。经过调研,适合挖藕池种植莲藕。这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都有现实意义。经过几轮村民会议论证,合作社理事会下决心养藕。村两委连续召开会议,召开村民会议,不断向大家介绍情况,说明利害。合作社多方筹集资金,开始土地流转。挨家挨户做工作,挨家挨户签合同,遇到不配合的村民,就去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2017年10月,开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充分发挥基地的联农带农作用,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努力提高土地产出和效益,让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目标。发展莲藕种植,提起了农民种地的兴趣,合作社理事长马增宽表示,莲藕种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他准备在合适时候在藕池套养小龙虾,藕池收益可能成倍增加。参与流转土地的农民脸上乐开了花。村民肖凤荣说:“以前我家的地尽长苇子,如今每亩地收入近千元,高兴!”村民增收有了路径,村集体收入也得“破零”。利用第一书记30万元撬动产业资金,结合苏州市海龙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重新成立聊城市达诚环保有限公司,企业将建立完善的营销、设计、生产加工、质量检验、物流以及财务管理体制。实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良好配备,为客户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这样,合作社、企业每年将交付村委会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以发展马楼村各项民生事业。

      拓展增收渠道,改变村容村貌。利用第一书记70万元修路帮扶资金,修建道路,疏通下水道,彻底解决了马楼村雨季排涝难的问题。一年多的时间,马楼村村间街道硬化8条4000余米,装建路灯69盏,建成娱乐广场650平方米,建设集中排污管网2940米,硬化农田道路7600米,石砌排灌渠1480米,建设生产桥涵110座,大型水闸2处,铺设农田灌溉电缆1750米。群众们都说:“‘第一书记’让马楼村变了样!”

      加强管理,注重技术,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单打独斗致不了富,只有抱团发展才有前景。这是马楼的经验。发展要凝心聚力,扶贫要聚焦精准,按照这个发展思维,相信马楼村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 (作者系潍坊学院派驻冠县范寨镇马楼村第一书记)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