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山村扶贫尽芳菲

    信息发布者:homepaper
    2018-06-26 21:42:47   转载

    ——记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新宁县大桥村第一书记郑菲菲 

            一条条平坦的水泥公路连村接组直通农家,一座座崭新的新修小洋楼在山村拔地而起,一片片脐橙、烤烟、金槐、油茶等农业产业基地扑入眼眸……

          这无法与村民们过去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穷山村,土坯房,没有路,没有生存门路,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昔日的清贫穷苦,到今日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奔小康”。山村蝶变,源自该村大力实施推进的“精准扶贫”和一位被村民亲切称为扶贫战线的“铁娘子” 的女青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位让山村蝶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就是湖南省新宁县委党校驻安山乡大桥村第一书记,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邵阳市“脱贫攻坚优秀扶贫干部” 郑菲菲。

            “把心留在村里,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

            地处新宁县西北干旱走廊的安山乡大桥村由原来的大桥村和赤壁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 568户2399人,其中党员113人,精神病人、弱智病人、残疾人多,社情复杂;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烤烟、玉米等传统农业生产作物,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2017年2月新宁县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动员会召开以后,校领导找到郑菲菲,动员她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当时,她的心里很矛盾:去的话,因为规定在村时间不少于二十天,丈夫也是县运管所驻水庙乡石螺村的扶贫工作队员,意味着才上幼儿园的大女儿和尚在哺乳期的小儿子无人照顾;不去的话,扶贫工作是当前头等大事,作为共产党员,政治责任和领导信任又重如泰山。几番思索,几番抉择,身上肩负的责任战胜了内心的矛盾。她做通了父母和丈夫的思想工作,将年幼的儿女托付给父母照顾,自己扛起被褥,带着炊具,拿着组织介绍信,毅然“住”进了大桥村部,全身心地当起了大桥“编外村民”、“第一书记”。

           入村后,她带着一颗真心和满腔热情,去掉了身上的机关气,融进了村里的泥土香。她撸起袖子,挽起裤腿,上山下田找穷根,走村串户访实情。全村580多户,她几乎家家户户上门3次以上,其中100多户贫困户,她户户上门5次以上。特别是“7.01”洪灾发生后,她连续在村七天未归家,与村支两委一道,积极开展抗洪与灾后重建,实现了洪灾因灾致贫户及因灾返贫户零户零人,无一人伤死亡。村里的井口塘和新塘在洪水中损毁,她与校领导多方奔走,在水利局的帮助下争取资金56300元,对损毁的山塘进行维修。

           在大桥村,村民经常会看到一位个子不高、身材略胖的“编外女村民”,整天不是穿行在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生产,就是坐在村民家中,与贫困户促膝谈心,或者呆在村部,接待群众咨询、整录扶贫档案……她就是被村民亲切称为扶贫战线的“铁娘子”郑菲菲。

          “把心留在村里,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采访中,郑菲菲微笑地对记者说。对村里的村情她了如指掌,哪里有口山塘,哪里有眼水井,她心里一清二楚。甚至只要你随便问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她就会如数家珍地说出他的家在哪里、人口多少、致贫原因怎样等等。与村民熟悉了,与家人却疏远了。由于长期吃住在村里,儿女经常在梦里叫着妈妈。好几次,在手机视频里看到儿女渴望见到妈妈的眼神时,她总是嘴上哄着儿女“妈妈很快回来看你们”,心里却在默默流着泪。

          “郑书记别看她是个女人,干实事一点不比男人差。驻村以来一直都很忙,很少见她回家,周末经常加班,她是真把村里当成自己家了”。村妇女主任蒋苏云这样评价郑菲菲。

          “把群众当亲人,再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

           把贫困对象搞准,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工程。前些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桥村和其他地方一样,在贫困对象的界定上不是很精准,导致少数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对象进了“圈子”,部分真正贫困者却徘徊在“圈外”,群众意见很大。

    由于国家对贫困对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再加上部分村民的素质不是很高,导致村里出现了“穷鬼叫,饿鬼也叫,人人争当贫困户的”怪现象,已在“圈里”的死活不愿退出去,没在“圈里”的拼命想挤进来,使得贫困对象认定的难度前所未有,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为了搞好精准识别,郑菲菲在校领导和其他工作队员的大力支持下,与大桥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一道,严格按照省、市、县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和“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重新对全村贫困户进行调查走访核实。在清理最紧张的阶段,他们组组召开村民会议,家家上门了解情况,“白加黑、五加二”,晴天一身灰,落雨一身泥,身上常备的装备是一把伞、一双靴、一部“小毛驴”、一把手电筒,翻山越岭、走村串户。

           有时为了抓紧时间完成走访任务,尽管已经夜深人静,也只好把已经睡了的人家叫醒来核实情况。看到这种情况,连白天还在忿忿不平的村民都感动地说:“见过能吃苦的,但没见过这么能吃苦的!”同时,他们在操作上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办法,实行民主评议和公告公示,对所有摸上来的对象,全部召开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投票表决,表决结果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个别退出按规定该退出的对象不甘心退出,就天天到村部来找郑菲菲缠访闹访甚至威胁。虽然是一介女人,但郑菲菲凭着按章办事、原则至上的胆略和勇气,在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的基础上,一一义正辞严地予以“驳”回。同时,对那些以前没有纳进来的真正贫困户,她在充分了解实情后,主持公道,主动帮他们纳进来。

           大桥七组林承郡,在村里家中开一个小卖部,有工商营业执照,在精准识别中被清退。参加民主评议会时被推选为监票人,投票结果出来后,作为监票人,在封存投票存根时,他在存根扉页写道:“此次评议最接地气,最为公正”。 大桥10组村民王分,自己一级残疾,妻子智障四级残疾,女儿4岁,儿子2岁,从未提出纳入贫困户诉求,郑菲菲通过多方走访过细,将他请至村部,帮助他申请,提交资料,新纳入贫困户。

           通过集中整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删除221人,重新纳入40人。整改后至今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3户430人。同时建立了贫困户基本情况、“一户一策”、“一对一”结对帮扶、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23本工作台账。由于一身正气,性格豪爽,工作大胆泼辣,使得不少大桥村民对她佩服不已,背后称她为“花木兰、女汉子”。

           大桥村三组的文珍妹,家庭人口6人。文珍妹自己患宫颈癌、糖尿病;丈夫刘万贵患肝癌因病致贫。郑菲菲走访了解情况后,通过医疗救助、劳务协作、发展产业进行帮扶,去年全家实现脱贫。

          “把群众当亲人,再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 在大桥村驻村扶贫以来,郑菲菲扎根群众,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上,真心实意认可和喜爱这个群众的“贴心人”。

          脱贫攻坚路上,郑菲菲用真心扶出了真感情,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把产业发展好了,才能把穷根真正拔掉”   

           郑菲菲心里十分清楚:精准扶贫的终极目标是帮助村里和贫困对象脱贫甚至致富。而要想脱贫致富,就必须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于是,她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会同村里制定出了一条“治穷之策”——那就是“建好一个班子,找准一条路子,改善一批设施”。

    建好一个班子,筑强堡垒。作为第一书记的郑菲菲,深知为大桥建设一个年轻有为、敢作敢为的村支两委班子,是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坚强保证。于是,她利用村支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积极配合安山乡党委政府物色人选、组织选举,将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经济能人选进村支两委班子。其中村支部书记31岁,支部副书记49岁,村主任27岁,村秘书34岁,村专干40岁,在全县村级班子中平均年龄最小,学历最高。新班子上任后,无论精准识别还是抗洪抢险,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是冲在前线,走在一线,成为“一支永不走的脱贫攻坚工作队”。

           找准一条路子,发展产业。大桥村一直以来有种烤烟、种槐米、种油茶的传统习惯,为了利用这一优势,发动群众在扩大规模和培育基地上做文章,郑菲菲会同工作队和村干部先后27次召开村组会议和群众会议,做动员工作和征求意见。对个别思想守旧的“难点户”,他们利用晚上时间一家一户上门拉家常、做工作。通过艰辛努力,现已建成1561亩建立高标准有机脐橙示范园,460余亩金槐基地,430余亩油茶基地,486亩烤烟基地。

           为了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郑菲菲积极帮助贫困户争取发放小额信贷65万元,扶持他们发展种养加工业。同时动员贫困户土地出让统一发展产业,田土每亩租金200元;在规划区内低租金种植脐橙、金槐、油茶等,种植收入全部归贫困户;组建村脐橙种植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对1500亩脐橙入股分红,每棵脐橙每年可分红10元;发动贫困户种植脐橙、槐米、油茶,争取政策补贴对贫困户种植脐橙每亩补贴1200元、槐米每亩补贴800元、油茶每亩补贴1500元;通过兴办脐橙、槐米、油茶种植基地,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投劳,每人每天收入120元。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她积极争取县扶贫办的支持,引进光伏发电项目,为了搞好选址,她陪同有关领导三处择址考察,落定于大桥村四组老顶上,现已建成顺利并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

           完善一批基础设施,疏通“血管”。入村以来,郑菲菲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投入602.9万元,帮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先后建成村卫生室,村集体经济光伏发电,电商示范网店1个,供销电商扶贫综合服务社建设1个,烤房新建10座,新扩道路4.5公里,硬化道路3条3.2公里,新扩脐橙产业道10公里,节水窖10个,硬化骨干山塘11口,水圳硬化1251米,新修和维修水渠2760米,林道建设1公里,村部维修改造、坪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全覆盖解决饮水困难户362户1286人。计划新修、维修和扩建村组道路18公里。

           在实施扶贫建设项目时,严格执行“四自两会三公开”、“一事一议”制度,将党小组建在项目工程上,充分调动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员组长们的责任心与积极性,有力保障了各类扶贫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完工。

           一番耕耘,一份收获。2017年安山乡大桥村顺利实现98%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摘帽退出的目标。

          大桥村变了,村民们开始相信:只要勤奋努力,石头也会冒出新绿,绿水青山真能变成金山银山。“把产业发展好了,才能把穷根真正拔掉,村民就真正脱贫致富了”。这就是郑菲菲,一个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第一书记,她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奉献精神和责任使命!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